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淺談字畫家:閻錫山 (二)

「明明一手書法,寫得如此漂亮,而且裡面所包含的情感是如此的動人,為何閻錫山會選擇從軍呢?」白兒非常不解的問。

「有時候一個人的命運,不是自己決定的,而是由許多人共同編織、干涉而成。」愛染嫇孃輕嘆一口氣的說。

「像...像...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楠原本想說就像你自己一樣,但看到愛染嫇孃眼神裡淡淡的一抹哀愁,便噤口了。




生平經歷

五台少年
1883年10月8日(清光緒九年九月初八),出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河邊村(今定襄縣河邊鎮)一個以經商為主的小地主家庭。九歲入私塾,讀過《三字經》等啟蒙讀物與部分四書五經。 14歲輟學,隨父閻書堂(字子明)到五台縣城內自家開設的吉慶長錢鋪學商,參與放債收息及金融投機。 1900年在一次投機中慘敗,負債兩千吊,父子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債。金融投機雖然短暫,但卻為閻錫山後來進行政治活動積累了原始經驗。
留學入同盟會

1902年,在太原當店員的閻錫山,考上了山西武備學堂學軍。光緒二十九年(1903)六月被官費保送到日本留學,入日本士官學校。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潮的影響下,他於1905​​年10月加入同盟會,曾會見孫中山並參與製訂了同盟會的“南響北應”的戰略決策,即同盟會在“南部各省起義時,須在晉省遙應”。從此,閻錫山登上了政治舞台。
掌握山西新軍

宣統元年(1909),26歲的閻錫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國,任山西陸軍小學堂教官、監督。當年11月,奉召赴京參加陸軍部舉辦的留日歸國士官生會試,考列上等(分優上中三等),被賞給陸軍步兵科舉人並授予協軍校(相當少尉)的軍銜。當時陸軍部提出新軍協統以下軍官須以學生或帶過新軍者充任,閻錫山在幾個月之內即升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相當於上校團長)。在此前後,閻錫山同其他同盟會員秘密進行革命活動,把山西新軍的領導權基本上掌握在同盟會員和革命同情者的手中。

辛亥太原起義

辛亥後,在太原的同盟會員密謀響應,但因新軍有槍無彈​​(當局害怕起義收走了子彈),未能發難。 1911年10月28日,第八十五標奉命出發南下平亂,領到了子彈,閻錫山等同盟會員當即決定起義。 29日晨,該標同盟會員楊彭齡、張煌等宣布起義,公推管帶姚以價為起義軍總司令。起義軍攻入城內,殺死山西巡撫陸鐘琦,成立軍政府,公推閻錫山為都督。

朝廷驚恐,立即命令第六鎮統制吳祿貞率部鎮壓。吳本嚮往民主革命,先前曾參加過唐才常的自立軍反清起義和華興會的長沙起義,早已是個革命者,此時準備聯合山西民軍在北方革命,遂邀閻於1911年11月4日在娘子關會晤,商定共組燕晉聯軍,吳任大都督兼總司令,閻任副都督兼副總司令。閻即派兵一營開赴石家莊,與第六鎮官兵共同截斷京漢鐵路,扣留了清政府運往武漢前線的軍用物資,阻止袁世凱入京就任清政府內閣總理大臣,並擬揮師北上推翻清廷。袁恨之入骨,收買吳的衛隊長將吳刺死,燕晉聯軍的雄圖大略遂告失敗。 1911年11月15日,清政府改派張錫鑾為山西巡撫,並命曹錕第三鎮進犯山西。 1911年12月13日,清軍攻占娘子關。閻錫山採納同盟會員景梅龍的建議,決定分兵南北,繼續戰鬥。閻率民軍一部北上綏遠,曾攻克包頭、薩拉齊並向歸綏(今呼和浩特)進軍;副都督溫壽泉率民軍一部南下河東,配合山西民軍攻克運城、絳州並圍攻臨汾,在後方和側背對清政府構成極大威脅。南北議和結束、清帝退位以後,閻錫山於1912年4月返回太原,仍以都督名義掌握山西的軍權。

參加辛亥革命是閻錫山一生中最光彩的一頁。孫中山於1912年9月視察太原時曾說:“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竟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倘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閻錫山夤緣時會登上都督寶座並獲得如此評價,在國內是僅有的一人。
擁袁稱帝保存實力

袁世凱的真面目,早為一部分革命黨人所認識,吳祿貞就是其中之一。閻錫山在吳祿貞的勸說下,與吳共組燕晉聯軍,出兵石家莊,一時在北方造成強大的革命聲勢。但當吳祿貞被刺後,閻的態度立即起了變化。

1911年12月初,南北議和已經開始,袁世凱違約派第三鎮進攻山西民軍。在大軍壓境面前,閻既懾於袁的威力,又對袁抱有幻想,遂同意同盟會員景梅九的建議,致函袁世凱謂,如果袁能“協同軍民,顛覆帝制,然後敷政共和,與民更始”,則擁袁為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南北議和後,閻由歸綏地區南返,行至忻州,收到袁不許他繼續前進(即不承認他為山西都督)的電令。在這種情況下,閻錫山認為袁手中不僅握有重兵,而且將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整個政治天平已傾斜到袁的一邊,於是一面請求孫中山給予支持,一面派人向袁輸誠;又在建都問題上站在孫中山的對立面,贊同袁世凱建都北京的主張,並聲稱“以形勢論,以事實論,以對內對外論,袁世凱,看到閻錫山不同於其他同盟會員,遂任命閻錫山為山西都督。從此,閻即主管山西。

改組國民黨

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等5團體正式改組為國民黨,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出席並與楊增新、張繼、李烈鈞、胡瑛、王傳炯、溫宗堯、陳錦濤、陳陶遺、莫永貞、沈秉堃、松毓、褚輔成、於右任、馬君武、田桐、譚延闓、張培爵、徐謙、王善荃、姚錫光、趙炳麟、柏文蔚、孫毓筠、景耀月、虞​​汝鈞、張琴、曾昭文、蔣翊武、陳明遠一起被推舉為參議。

由於袁世凱對革命黨人恨之入骨,閻遂於1913年春宣布脫離國民黨;繼而又根據袁11月4日的命令,飭令山西“各縣知事將國民黨分設機關一律解散”,並聽任袁派到山西的爪牙金永(山西巡按使、民政長)肆意打擊、迫害以至殺害同盟會員。所以,袁於1914年6月改各省都督為將軍之時,又任閻為同武將軍,令其督理山西軍務。

1915年袁世凱陰謀稱帝,閻錫山首先向籌安會提供經費銀幣二萬元,接著又連電勸進,把辛亥革命貶低為“新舊弟嬗時代之權宜手續”,認為“以中國之

情決不宜沿用共和製度”,“非厲行軍國主義不足以圖強,欲厲行軍國主義非先走君主立憲”不可,要求“廢共和而行帝制,以帝製而行憲政”,並懇求袁“以大有為之才,乘大有為之勢,毅然以救​​國救民自任,無所用其謙讓”,而登基稱帝。袁閱後喜不自勝,批复“頗有見地”。袁稱帝后,於12月21日封閻為一等侯。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 點我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